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正文

材料学院赴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资料来源:      日期:2018年07月11日 11:05     浏览量:

    为深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响应团中央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7月8日至9日,校级重点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黄山市历口镇祁门红茶文化探索与创新调研团连同2018年“青年大学习”行动专项计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团和“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时之共享”服务有限公司实践调研团一行12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黄山市祁门县开展为期两天的实践调研与志愿服务活动。

    乐趣采茶,妙趣制茶

    正是空山新雨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味。志愿者们背上茶篓,踏入茶园,亲身体验体验采茶的乐趣,历经3个小时,满满12篓茶叶原料准备完毕,在专业人士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了祁门红茶的起源和手工制茶的初步流程,萎调、揉捻、发酵、干燥、手筛,每一个环节大家都仔细聆听,认真操作,妙趣横生。

   

志愿者体验采茶(摄影:杨璐遥)

    “所谓‘祁门香’就是蜜香、花香、果香,这是祁门红茶独树一帜的地方。”茶庄负责人范老师向志愿者们说道。一张木桌,几盏红茶,志愿者们在古韵古香的一方小室静静品尝精心泡制的红茶,不禁心生静谧,唇齿留香。“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负责人告诉我们品茶品出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其中付出的劳动与真情。

    现代工艺,文化传承

    为进一步探索祁门红茶的现代化精制过程,志愿者们于活动次日前往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在公司销售部经理胡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参观了茶叶制作的整个生产流水线,系统的了解了“初抖、分筛、毛抖、毛撩、打袋、净抖、净擦、挫脚、风选、撼筛、飘筛、拣剔、补火宫堆装箱”的一系列制茶步骤,体验了机械化操作与传统手工制茶之间的区别。

   

参观企业制茶生产流水线(摄影:杨璐遥)

    “祁红特绝群芳最, 清誉高香不二门。”负责人告诉志愿者,祁门红茶企业致力于“精茶”、“好茶”的制作,并一直坚持红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中国红茶”享誉世界。

    活动开展过程中,学院也和企业实现合作,建立了“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举行挂牌仪式。

    祁红史话,有史可鉴

    活动的第三站是博物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幅动态的祁门红茶文化图,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让人流连忘返。解说员向同学们重点介绍了祁门红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异品质的形成、名扬四海的盛况和相关科普知识。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茶花女”塑像的由来和意义,理解了邓小平那句“你们祁门红茶世界有名”的高度评价的原因,了解了祁红鼻祖胡元龙、当代茶圣吴觉农、泰斗式茶人胡浩川、庄晚芳对祁红发展做出的贡献。

 

博物馆调研(摄影:杨璐遥)  

    民间走访,科技支茶

    为进一步发掘民间茶文化,志愿者们走访当地村庄,通过与茶农的交流,实时记录调研内容,以茶叶为主要经济命脉的祁门县村庄内广泛流传着内容丰富的民间传说、事迹和歌谣,为同学们后期的茶文化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十九大精神、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现代化科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团成员向村民们普及了相关知识,并向红茶产业经营者介绍了互联网+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相关举措,希望以科技支农的形式实现祁门红茶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摄影:杨璐遥)

    “时之共享”团队成员则向村民们发放问卷,调查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养老情况,向村民普及“时之共享”的全新概念。

    自七月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各立项团队已陆续开展活动20余项,活动地点涵盖淮南周边、合肥三河古镇、寿县周寨村、吉林省白山市等多地,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交通现状调研、当地旅游业情况调研、抵制传销宣讲、农村扶贫工作等。即使酷暑难当,同学们依旧砥砺前行。

    暑期,学院社会实践活动还将持续开展!

(撰稿,核稿:张瑞、潘露露、朱梁,范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