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青春告白·红色大湾:材料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资料来源:材料学院      日期:2023年07月17日 12:25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将青年力量与乡村振兴相结合。7月5日—7月7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级重点团队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开展以“红色记忆大湾村,美丽蝶变奔小康”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红色道路追寻领袖初心

  又是一年春光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湾村7年了,这里的游客一批接着一批……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一间破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的老屋——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走在脱贫前线的陈泽申家中,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4月24日在此与大湾村群众交谈的温馨画面,现场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指示和深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会谈旧址

  7年过去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经过扶贫干部们的不懈努力,大湾村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也在逐年提高。

  陈泽申说:“咱可是向习近平总书记拍着胸脯保证过,不怕年纪大,就怕志气短,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陈爷爷也鼓励大学生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实践团成员深受鼓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在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中不断厚植为民情怀、永葆为民初心。

览岁月芳华,深植文化沃土

  一方沃土,一座红村,箪食所至,皆是文化。实践团来到苏维埃政府旧址,经修缮后这里融入了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的功能,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金寨民俗文化;旁边的旧居被整体改造为“大湾老屋”民宿,既古朴雅致,又保留了大别山民居的独特风格,颇受南来北往的游客青睐。

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汪家老屋

  实践团在与村干部汪主任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大湾村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红色遗址众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汪家祖宅、汪家老屋、汪氏宗祠等一批红色遗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大湾人民的山中河流,也因地制宜被打造成“大湾漂流”旅游项目。现代化的精品民宿与原生态的大湾,碰撞出山水文旅融合发展的耀眼火花。大湾村先后获得了“中国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持续展现着老区人民奋斗的斗志和风采。

行阡陌乡间,绘制乡村新画卷

  “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茅草割了颈。”这曾是大湾村的真实写照。现如今,站在大湾村村口放眼望去,一边是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小楼,一边是崭新的游客服务中心。曾经的老屋旧宅已修葺一新,村内干净整洁,道路平整宽阔。“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愿景在大湾村成为了现实。

  7月6日上午,实践团访寻了乡村振兴博物馆和大湾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大湾村从昔日贫困村到如今明星村的“奥秘”。大湾村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访后,采取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解决了全村茶叶加工销售的难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近就业岗位。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多项特色产业发展。

用科技赋能,助力绿色能源新发展

  7月6日下午,团队成员们前往电力驿站零碳乡村示范点参观学习。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8月,安徽省首个“碳中和示范村电力服务试点”落户大湾村,“零碳乡村”电力驿站也在大湾村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大湾村根据“红绿”产业用电需求,建成村集体光储一体电站、到户分布式光储电站、智慧路灯、电动汽车充电站等一系列低碳绿电设施。同时还积极倡导村民及游客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共同推进,打造新时代大别山区的“零碳乡村”和“负碳乡村”,实现“旅游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宜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观电力驿站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对绿色能源和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深刻领悟到,是科技的力量,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实践团合影(摄影:周桢昊)

  征途浩漫漫,躬行以求索。大湾村的华丽蜕变,给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就藏在微小的举动里,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治学精神,努力争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躬身实践者,争做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要不断传承党的革命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将个人的发展与乡村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绽放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