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正文

材料学院及专业简介

资料来源:      日期:2024年04月23日 08:34     浏览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矿物加工工程、环境新材料

◆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材料化学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矿业工程、材料工程

◆一流本科专业3个: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省级)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特聘院士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8人,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博士学位教师占92%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近40%。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教学团队4个,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研究生教学名师3人。

本科专业6个:

  • 矿物加工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高峰学科、省级A类重点学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省级“一流品牌”专业;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201320162019年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传统专业升级改造专业、安徽省新材料未来技术学院,建有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和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 智能材料与结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安徽省新建专业质量提升项目

  • 复合材料与工程: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安徽省提升专业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专业。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

◆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矿物加工工程(矿业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1个:矿物加工工程

◆省级一流课程11门:矿物加工学1、选矿学、高分子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过程与设备、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水处理新技术及应用、材料物理、水泥高温煅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材料科学基础(双语)、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过程与设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安徽省教学团队3个:矿物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教育部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煤基固废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纳米碳基材料与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智能装备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政联合平台4个: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合肥高等研究院

学生获奖: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次,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1人,中国红十字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1人(全国学生代表3人),安徽省百优大学生荣誉称号1人,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第三十五届中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甲组第一名2人,第三十五届中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男子甲组第二名1人,安徽省大众空手道锦标赛女子高校组个人组手57KG第二名1人,安徽省第六届校园读书创作月活动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近五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90余项。

◆专业奖学金:“赵树彦”奖学金、“大地工程”奖学金、“中哲”奖学金、“宏大爆破”奖学金、“泰禾智能”奖学金、“绿环”再生资源奖学金、“非金属校友”奖学金、“高分子校友”奖学金等多类社会奖助学金。

学生就业代表单位:家能源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交通建设、美的集团、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北京东方雨虹、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奇瑞控股集团、比亚迪、格力电器、东风汽车集团、公牛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维信诺科技海螺集团、北京国华科技集团、约翰芬雷工程技术等国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就业率年来一直保持95%以上。

学生深造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及知名院所。部分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攻读专业相关硕士学位。

国际教育:学院同美国加州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自治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长期开展交流合作和学生联合培养,并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

 

专业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

◆本专业1952年招生,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所在学科为安徽省高峰学科、省级A类重点学科、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博士、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专业入选安徽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018年获批省级“六拔尖,一卓越”实施专业, 2022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320162019年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和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及法治意识;在矿物(煤炭)加工工程领域,具有工艺、装备、智能化及整体项目的设计、开发、规划、管理和评价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有较强的表达、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强,关注专业学科发展前沿,能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基础、传感器原理与测试技术、矿物学、矿物加工学、矿物加工工程设计、试验研究方法等课程,注重矿物加工、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电气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等多科性交叉融合教育。学生毕业后可在矿物加工、物料分选、材料加工制备、机械、电子、环境工程等领域从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设计研究部门从事设计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特色优势:

1)高水平师资队伍。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领衔的安徽省一流教学团队,院士3人,教授7人,博导6人,全职教师29名,兼职教师51名。

2)发展定位特色。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融合矿物加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形成了“煤炭清洁加工+智能分选”交叉融合专业特色。

3)完善的教学条件保障。基于国家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3个国家级和6个省部级平台、实施“本--博”一贯制人才培养工程。

4)社会认可度高。为我国煤炭洗选加工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的校友在煤炭洗选领域贡献率排名国内高校前列,专业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在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强势学科,排名前20%-3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专业成立于1996年,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专业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主要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环境新材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本--博”连读。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等18个国家、省部级实习、实训和教学科研创新基地,为新材料、新能源、建材、建工、环境等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 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覆盖率达96%,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985知名高校。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50%,分别到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中国香港等访学。

专业以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系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在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环境、机械、冶金、化工、工程建设、电子等行业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设计、技术改造、产品开发、性能检测、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掌握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能与应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的测试方法和生产过程的工程测试技术;初步掌握材料改性、新材料与设备研发及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工厂工艺设计等。该课程体系能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宽广、工程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

◆ 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主要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海螺集团、信义集团、东旭集团、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部分毕业生成功考取公务员等。毕业5年后,7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6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90%

◆ 专业保研率约4%,保研名额升学率逐年提升,2024年研究生录取率45%以上。目前,研究生录取院校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专业紧跟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为学生出国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部分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专业于2002年招生,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专业,现为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传统专业升级改造专业、安徽省新材料未来技术学院,建有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和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环境新材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覆盖率达100%,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占70%

◆本专业基于学校“以本为本、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道德水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高分子材料等交叉领域具备材料合成与加工、成型工艺设计和改性、项目开发、规划、管理、鉴定分析和解决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表达、交际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交叉领域成为一名实用、创新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与模具设计、高分子材料改性、智能高分子材料、涂料与胶黏剂等专业核心课程及较大比例的选修课程,注重材料、化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该课程体系使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宽广、工程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和考研交叉性面宽,就业主要涉及美的、东方雨虹、奇瑞、比亚迪、宁德时代、格力电器、东风汽车、公牛集团、会通新材料公司等高分子材料大中型企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东华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宁波材料所、长春应化所、苏州纳米所等知名院所是学生考研首选;部分学生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业率达100%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材料与结构

◆本专业2021年获批、2022年开始招生,是面向国家智能制造战略设立的首批智能材料专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安徽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产业人才需求缺口超过50万人。

◆本专业培养满足国家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战略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在材料、智能控制、力学等方面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材料智能化、智能制造原理、智能材料工艺开发、性能测试及其在智能制造中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较强的表达、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强,关注专业学科发展前沿,能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智能材料原理、智能材料结构设计、智能器件系统集成、测控电路与驱动技术、敏感材料与智能传感器、智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智能材料结构力学、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筹。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博士学位覆盖率达100%,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占70%。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引领,扎实推进“”,在教育过程中践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为每位低年级本科生配备高水平学业导师,引导帮助本科生进科研团队、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就业、升学竞争力。

◆由于本专业方向与国家智能制造战略高度契合,毕业生在升学、就业、考取公务员等方面具有优势。主要就业领域为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领域从事材料与结构相关创新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科技研发、发展规划等,积累实践经验后,可快速成长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精英;主要潜在就业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华为、北京抖音、阿里巴巴、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铁股份、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海螺集团等。本专业毕业生升学机会多、进一步深造潜力大,在推免或考取国内外相关专业研究生方面具有优势,考研方向主要为新材料、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智能材料是世界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热点,因此学生出国留学、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道路通畅。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复合材料与工程--停招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实施专业、安徽省提升专业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专业。现建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以“智能复合材料”为特色,围绕智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智能柔性器件和智能医用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培养既掌握材料基础知识、又通晓复合材料、尤其是智能复合材料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产学研合作,在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成为长三角地区及全国智能复合材料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

◆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覆盖率100%,分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等著名高校,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60%2020年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专业始终秉持“学思并重、践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坚持“重质量、强实践、求创新”的指导思想和“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整体发展战略。专业现拥有智能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实验室、智能复合材料性能检测实验室、智能复合材料综合实验室、大学生高性能复合材料创客实验室等各类校内实践平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等20余个国家、省部级实习、实训和教学科研创新基地,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力支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掌握先进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组成、工艺、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智能复合材料生产过程和测试技术,具有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与改性、结构设计、新材料及设备开发的基本能力。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有:智能复合材料、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绘图及计算机基础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学生就业率达100%,主要就业领域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智能材料制造、汽车船舶制造、电机、电子、轻工、化工和医疗等相关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从事复合材料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具体就业单位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螺集团、信义集团、东方雨虹等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学生考研升学率高达50%,且逐年攀升,保研或考研到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部分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停招

本专业是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成立于2011年。本专业为全国资源循环专业联盟发起单位,2017年承办第7届全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2019年安徽省本科专业评估获评“A”级。本专业在分离分选技术教学与实践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力,吸引国内多所兄弟院校来校调研学习。

本专业培养面向国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适应循环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道德水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城市矿产、生物质资源等典型二次资源的监测检测、分离分选、加工改性、循环利用及新能源材料开发利用、循环经济等领域具有项目开发、设计、规划、管理、评价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业生产、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核心课程: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学、资源分离与分选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技术、电子电工技术、资源循环机械与设备、固废资源化原理与过程、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博士学位覆盖率达100%,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承担安徽省一流课程4门。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博士化、国际化、团队化”方针,70%以上教师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学术视野开阔。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工学学士。

◆由于本专业毕业生在升学、就业、考取公务员等方面前景广阔。毕业生主要从事二次资源加工与资源化、资源分离技术与机械设计、资源循环新技术研发、新能源材料研发、城市矿产的物流管理及智能化设计、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管理等科研、管理、设计、控制工作,就业率100%;主要就业单位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芜湖天弋新能源、天能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螺集团、深圳绿环再生资源、上海耐牛等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知名企业。部分毕业生经推免或者考试继续在资源循环、材料、环境、化工等专业攻读研究生,研究生升学率>50%;部分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出国留学。